首页
搜索 搜索

焦点热议:巷遇·镇抚司巷:这里流传着600多年前除夕纵囚的传奇故事

泉州网     2023-02-03 17:57:57

巷遇档案

镇抚司巷位于中山北路威远楼广场西向(旧谯楼右畔),为东西走向,东起威远楼广场,西与小城隍巷重叠。明朝在各地设立“镇抚司”掌管刑狱,明初泉州府署在今体育场,泉州的镇抚司就设于这里。清朝年间,该巷曾建有一座镇抚司宫。现镇抚司宫已废弃,遗址改建为民房,巷名沿用至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慧芬制图

镇抚司巷巷景。(王柏峰/摄)

镇抚司巷航拍图。(苏维斯/摄)

镇抚司宫:除夕纵囚典故流传至今

镇抚司巷9号为镇抚司宫原址,宫已废,变为民居。

“镇抚司宫”原址在镇抚司巷9号,占地面积很小,呈三角形。传说祀明初泉州典狱官颜贤,两旁塑带枷囚徒各四人。颜贤确有其人,《泉州府志 名宦》有传。镇抚司巷至今流传一段狱官颜贤除夕纵囚的感人故事。

明洪武年间,泉州镇抚司有一位狱官名叫颜贤,他对大奸大恶、民愤极大的犯人,铁面无私、严加看管;对含冤受屈的犯人,施予仁慈。

有一年除夕,颜贤怜悯囚犯受苦,半夜释放蒙冤入狱的卓六秀等八个囚犯回家过年,并与八人约定凌晨自行返回狱中。不料八人离开牢狱的事情泄露,知府大怒,颜贤遭受杖击刑罚至死。八名囚犯如约返回时,见状痛哭不已,感念颜贤恩情,当场自尽。后人为纪念颜贤,便在镇抚司衙门前建一座“镇抚司宫”,立颜贤像,左右配祀卓六秀等八人塑像。如今宫已不存,而巷还在。宫有联二,刻于石柱上,其一:“镇定费精神,纵囚不为身名市;抚循关性情,泣罪居然父母心”;其二:“想当年体可见之民情,除夕归家,只以孚诚相感格;到今日垂不朽于史册,云山奠位,依然镇抚众生灵”。

镇抚司巷居民林清其今年83岁,他记得宫前有一座四角亭,亭内有两排石凳供人们休息。

镇抚司巷居民买地契约(林清其/提供)

镇抚司巷与小城隍巷重叠

番仔楼“侨心”:带回设备支援家乡

镇抚司宫原址对面,镇抚司10号为一座番仔楼。1954年,印尼归侨李素云(祖籍南安眉山乡)受父亲李功叫之托,带着资金与设备回乡支援建设,买下番仔楼作为安身之所。

20多岁的李素云进入侨联系统工作,参加致公党,学会普通话、闽南语,印尼排华期间参加接待归侨工作;她还作为泉州归侨代表参加全国侨代会,至今家中珍藏何香凝女士赠送的书画作品。因番仔楼被租给开元派出所办公,李素云仅在其间生活了几个月,李家另外到九一街置地建房。她在九一街的家还无偿为泉州市侨联提供办公场所,侨办工厂也设在她家。

李素云受父亲之托,回国支援家乡建设(李素云/提供)

李功叫在印尼办五金厂,李素云带不少五金工具回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派上了用场。她儿子在针织厂工作时,遇到工厂设备发生故障,从工具里找到钻床维修。

20世纪90年代,开元派出所迁到别处办公,番仔楼归还李素云家,李素云的二儿子将这里作为家具加工场所,后来工厂发展扩大后外搬。

如今番仔楼在泉州伯勒文化CEO蓝净用心经营推广,用一道道美食输出世遗之城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内涵,成为古城网红打卡点。

番仔楼成为古城新网红(王柏峰/摄)

箭刀巷:这里曾是射箭的跑道

划圈处为泉州六中教学楼,箭头为箭刀巷,学校有一小门通往箭刀巷。

唐宅原为传统民居“三间张”,各房析分房产之后,留下一天井与公厅。

箭刀巷,镇抚司巷北向,与泉州六中、中山公园相邻。《泉州地名录》记载,箭刀巷别名箭道巷,清朝唐提督建靶场在此,这里是射箭的跑道。

箭刀巷1号原为一座百年古厝,泉州传统民居“三间张”,唐氏一族聚居在此已有100多年。唐在泉州为小姓。《鲤城区志》记载,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有安徽、江苏、河北、浙江等地军士驻扎泉州,卫百户以上将校有童、高、方、唐等34姓。

今年80岁的唐维良收藏先祖购买宅地的契约显示,祖上唐荣登于清道光25年7月(1845年7月)置地,“在提督口衙边,土名箭道后,坐北向南”。该地有龙眼、桃、桔、蝉蘭、也合花、桂花、荔枝、蜜枣、文旦柚等花木。

如今唐宅已析产分家,各房后人自行翻建,尚留一天井和公厅。唐觉新介绍,公厅奉祀曾祖父和曾祖母及各房已逝长辈。遗像显示,其曾祖父出生于1859年,距今160余年。唐维良介绍,族谱遗失无着,清明祭扫先人时,他留意到墓碑有“晋阳”字样。唐姓的郡望号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

唐觉新今年71岁,他家挨着唐宅旧门。据他介绍,老宅占地约2亩,大门朝向中山公园,距现在公园围墙十几米,几乎都是空地,种有多种果树,族人们在树下种菜。

唐觉新父亲原来在中山路经营一家照相馆,取名“天然”,1951年迁到箭刀巷家中,当时没有电灯,特意建玻璃房满足摄影所需光线。公私合营之后,唐觉新父母均进入罗克照相馆工作。

药材收购站:收成季节排队卖药材

镇抚司巷口东南侧原为医药公司中药材收购加工场,今辟为商品房和停车场。

如今镇抚司巷东段与中山路之间建设成停车场,镇抚司巷1号、3号为商住楼,与中山路连接。

唐觉新记得,从停车场到龙店超市、家美家酒店一带,小时候为蔬菜批发市场,他还去捡菜叶,好的菜叶留着吃,坏的喂鸡。后来蔬菜批发市场改为中药材收购场。

鲤城医药公司退休员工董永年回忆,20世纪50年代,父亲原本与人合伙经营一家药店,公私合营之后,进入泉州市医药分公司工作。董永年七八岁时,就跟父亲来上班。1978年,董永年进入泉州六中读高中,1979年底父亲退休,董永年以补员身份进入医药公司上班。

当时收购站收购的中草药材包括鸡内金、龟板、鳖甲、桔子皮、黄栀子、麦冬、郁金、一见喜(苦叶)等。

董永年记得,每到时令药材收成季节,如8月、9月一见喜,11月郁金,卖药材的人从收购站门口排队到中山公园榕树下。

泉州城区第一条马车路从这里开始

据陈允敦所著《泉州古地名探源》记载,泉州城区第一条马车路以镇抚司巷为起点。

左宗棠于光绪十年(1884年)奉命来泉,湘军将领孙开华随行,孙常在泉州提督分署视事。孙从京里购来一套驷马高车,因泉州道路拥挤,马车难驶,尤其高低坡皆筑台阶,车轮无法上下。当时北鼓楼前及双门前头,均是十数级台阶。

孙命人在督署门口西向之镇抚司与小城隍一路加宽填平,转出新街,将转角略加修整,横穿西街,进入会通巷,转刘府埕,此处三层石阶填平铺妥,再转金鱼巷,出叠芳桥,通达宽广平坦的新门街。沿此路线扩路面,挖坡阶,铺沙石,不让马车颠簸,乘者舒适,专供孙本人和随员,或特邀仕绅乘坐娱乐,顺途可访附近名士。

这就是自有泉州城以来第一条行驶马车之路,其实条件未备,出门之前要遣工役先行巡视,予以小修,才不致于马车临时受阻。此路行驶马车不及两三年,孙开华已离职他往,之后遂即复还原状。

策划▏许志荣

编辑▏杨莹 洪燕如

文图▏黄艺芬

视频▏苏维斯 陈晓坤

配音▏吴晶晶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开元街道、新春社区、林建强、林思克、尤建人、唐维良、唐觉新、林清其、董永年、林亚立、黄锡钧、王盼阳、陈韩、陈志扬等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X 关闭

青年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