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造就万亿市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23-06-17 11:22:3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荆文娜报道


(资料图)

近日,第十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光谷举行,共有1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带来精准医疗、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技术及研究成果。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生物医药成为我国生物经济优先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规划》提出,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要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精准医疗、检验检测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

《规划》发布一年来,各地精准施策,医药健康产业显现出以长三角地区领跑的集聚发展态势,市场潜力不断扩大。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的理念已逐渐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

长三角领跑生物医药研发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上海市是该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在上海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奉贤区位优势明显,东连自贸区新片区,西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北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倚国家海洋战略,享有新片区、新城市叠加政策,发展活力充沛。据了解,奉贤区全力打响“东方美谷”品牌,大力发展美丽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集聚了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引进了一批国家级功能平台,努力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

这只是长三角地区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规划》的出炉,长三角各地在研发、成果转化、审评审批、人才引育、保障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纷纷推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升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

技术研发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为了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上海市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瞄准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重点领域,布局若干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针对生物医药早期科研成果在验证、转化、孵化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研发成果交易和转化落地方面的痛点堵点,苏州围绕促进创新要素交易,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业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推广运用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发行债券。

审评审批是推动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的重要环节。南京市明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产医研用”一体化的研究型医院或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人才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吸引国内外领军科创团队入驻创新创业,上海市明确提出,对于符合条件的海内外引进人才,给予申办永久居留证、出入境便利等相关政策支持。杭州市则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生物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在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中予以支持。

此外,长三角多地还细化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金融服务。上海市批准设立了生物医药基金、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鼓励重点高校与国内外知名投资基金合作设立针对早期成果孵化的专门种子基金。苏州市则从基金、债券、信贷、融资、贴息等多个方面入手,在国内城市中首次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专项金融政策。

在政策的精准发力下,目前,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贡献了全国30%的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70%的国产一类新药。随着《规划》推出实施,2022年以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长三角头部城市推出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正在持续扩大。

医药创新显现集聚态势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生物医药创新硕果累累。

江苏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是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于2023年3月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自主研发PD-L1抑制剂,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PD-L1分子从而阻断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突破创新、强链补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据了解,在此次生物产业大会上,67个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投资合作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397亿元,项目涵盖生物创新药、特色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大健康产品等领域。其中,联影智融、华大集团、远大医药等近20家国内前沿科研机构、企业与武汉光谷生物城现场签约。

目前,光谷生物城已成长为我国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辐射带动湖北省生物产业协同发展。这里集聚3000余家生物企业,400多个一类新药管线在研、50多个进入临床。近5年每年新增1家上市公司。2022年,光谷生物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

2022年1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要优化医药产业链区域布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医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随后,同年5月发布的《规划》也提出,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引导创新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医药是技术密集度最高的细分行业之一,我国医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不断增强。不久前由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科创力坐标报告》显示,50家中国医药行业科技领袖企业全面引领中国药物研发,从区域分布来看,共有39家来自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共有22家,来自京津冀的共10家,粤港澳则有7家。

由此可见,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资源已显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以京津冀为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之一,逐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河北互补协作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涌现出科兴生物、石药集团、同仁堂、以岭药业、凯莱英、华润双鹤等地方龙头企业。

万亿市场坚定绿色发展理念

生物医药在生物经济中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据有关机构测算,从现有规模来看,生物医药占生物经济的比重约在60%~70%。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医药技术和生物医药市场发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集聚中心。生物医药企业也备受资本青睐,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

《2023-202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国家启动的“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良好效果,掀起了全国新药研发的高潮,加速了医药产业“由仿制转向创制”的根本性转变,绝大多数医药企业开始由“重销售”转向“重创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20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潜力有望达到8万亿元,成为我国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在看到市场“蓝海”的同时也要注意,生物制药工厂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进,绿色生产成为广大制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制药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上海医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技术等多项举措,提升用能效率,助力节能减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目标不断努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据了解,该公司每年制定年度能源工作计划,确定下属用能企业年度绿色工作任务清单、年度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指标目标。通过节能评估、节能对标、节能技改、淘汰落后设备、能源中心建设、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光伏项目等措施全面开展节能降耗,年底开展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和绿色工作考核。2022年,下属企业共完成75个节能技改项目,合计投资636万元,节电452万度,节约蒸汽2709吨,节约天然气43万立方米,节水10万吨,节约1580吨标煤,减少4108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资金748万元。

X 关闭

青年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