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增加、通缩持续,近期经济数据如何解读?|焦点速看
开门见山,先说两组最近讨论火热的经济数据: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3月份全国CPI数据: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7%,不仅是2022年3月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降至1%以下,也是近1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9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987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CPI全称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经济健康时,CPI会和缓慢地上涨。每年保持2%-3%的通货膨胀率,最能刺激经济增长。
温和的通货膨胀稳步提升工资,给劳动者提供稳定预期,利于消费和投资。温和的通货膨胀稳步消解富人阶层存量储蓄,扩大劳动收入在经济中的占比,实现社会总体贫富差距的缩小。
现在来看,通缩的预期正在显现,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通缩看起来降低了物价,但也同时降低了工资和就业机会。拥有债务的人会面临更大的偿债压力,投资市场尤其是房价最近的表现可见一斑。
通缩的成因很复杂,但当下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不足,这两个因素是互相联动影响的。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没有投资,因此由市场自行调整,会进入一个“通缩循环”,企业越不投资,失业率越高,消费越低,使企业更不敢投资。
目前的经济学理论中,常用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增加政府支出和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这两种政策具有时滞性,政府支出的工程项目,往往回报周期长,除了能带动部分就业,短期内效益不明显。
货币政策本身要建立在足够的投资信心之上,一旦增发的货币无法流入到实体端,就会回流到金融机构,制造流动性过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经济数据不尽人意,储蓄率却在上升,这不意味着财富的增加,而是投资和消费不足导致的。
当人们对未来的收入和收益悲观时,会减少当前的消费和投资,增加手中的现金存款,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偏好”。最近,无论是马云回国、国外企业家和政要访华和更优惠的购房政策,都是在对投资和消费端发力,信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100万字。百万级报道数篇、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人民大学经济系在职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为多家地方政府、智库和企业提供咨询,现居广州。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